忍者ブログ

[PR]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不懼於物,故合於道

養生,從古至今,都是永恆的話題。在《黃帝內經》中,曾有這樣一段話:“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是以,因此也。既然稱“合於道”,那自然是一種養生的哲學了。正應了《素問·上古天真論》“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之意。就是說人的心態平和,體內元氣順暢,元神不得外泄,病哪里會來呢。這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哲學呢!——前記

一、嗜欲不能勞其目

簡單的說,就是不能總是貪圖用眼睛去尋找和盯著欲望當中讓你感到享受的各種各樣的東西。換一句話講,嗜好與欲望皆不可太過。 嗜,是指你的行為過分而超出常理;欲,指人的奢望如同那想要填平的山谷。 嗜欲,可以帶給人以喜悅、以享受,同時也可以讓你沉迷而失去理智,走入魔道,以至於做出昏庸荒唐之事。

後唐莊宗李存勖(xù)雖勇猛強悍,功績卓著,卻因迷戀演戲,而死於兵變;南唐後主李煜好聲色而喜詩文,雖有一身才華,卻無暇顧惜國事,以至於亡國而敗身。所以,嗜欲無節制,就會變成是一劑毒藥,迷蒙你的心智,擾亂你的行為,甚至被小人所利誘,因奢靡逸樂而導致身敗名裂。所以有人這樣說到:“嗜欲者,傷身、敗德、破家、覆國之本。酒以亂性誤事,色足敗德傷身,此嗜欲之最也。”貪可失節招禍,賭因亂神亡家,此亦是嗜欲之最也。欲望越深,心性就會越迷亂,甚或踐踏自己的人格與本性,最終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古人雲:“ 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淺者天機深。”天機,自然變化中不可洩露的機密。這裏是指人的內心之韜略,另指人的機緣與福報。就是說欲望過高的人,就會心神不定,淺薄的想法很容易被人識破,將要獲得的福報也很容易丟失;而內心寧靜慧根深厚的人,才會很理智的運用各種機緣,獲得應有福報。所以,想法簡單的人,很容易得到滿足,獲得的快樂也就最多。正所謂:“酒色財氣,有度皆可養生;貪嗔(chēn,惱怒之意)癡慢,無著便是菩提。” “不求名者處處得名,不貪利者處處是利。”

不能勞其目,其意見於老子《道德經》第三章:“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就是沒有名利色像的誘惑,人的內心就不會迷亂。東漢張衡《東京賦》亦雲:“將使心不亂其所在,目不見其可欲。”即眼不見,心不亂也。所以,對待形形色色的諸事諸物,應以淡定自若為好,不能因興趣而迷亂了你的雙眼。

嗜欲者,如同在曠野裏狂奔的野馬,縱然有深淵與溝壑,也不能遏止,這將是多麼危險的事情啊!先賢的至理名言、歷史的經驗教訓,真是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了。

二、淫邪不能惑其心

淫者,貪婪放縱、迷惑沉溺、浸淫漫延、過多過度、包括人與人之間生理及心理上的出軌者,皆為淫。邪者,中醫認為令人發病的因素為邪。包括自然因素之“六淫”及人體內的陰陽氣血逆亂以及不正常的精神因素。淫邪,在這裏說的是精神層面的,指的是非分的欲望(包括金錢與地位、名與利)及不良行為以及導致人的行為不正常的歪理邪說。惑者,癡迷不明,內心之困惑也。惑其心者,是指在欲望中掙扎而使內心迷亂的狀態。淫邪不能惑其心,自然是指非分的誘惑不能迷失你的心靈。

《孟子·滕文公下》有曰:“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就是說, 自己的志向得到大家的認同,就跟大家一起去實行他;得不到大家的認同,就自己去實行他。富貴的誘惑不能擾亂他的內心,貧賤的狀態不能改變他的氣節,強權的壓制不能屈服他的志向。這樣的人才叫做大丈夫!孟子的“大丈夫”才是真英雄,正是展現了“淫邪不能惑其心”的人格魅力。

《文子·下德》稱:“靜而無為,適情辭餘(yú ),無所誘惑,循性保真,無變於己”為善者,講的就是人與外物的接觸,要守得住沉靜恬惔、儘量拒絕奢靡浪費,不被物欲與情欲所誘惑,順從自己的本性,不使自己的天性發生脫變。這是文子以守住內心不被誘惑的養生之道。

人生於世,當你第一次得到哺乳即面對著物質的誘惑,當你對母親擁抱的依賴又面對著感情的誘惑。南來的,北往的,貪黑的,起早的,不是追求金錢的,就是追求名利的。所以,司馬遷 《史記·貨殖列傳》說到:“天下之人,熙熙壤壤;為利而來,為利而往。”是說天下的人,忙忙碌碌;為了利益相聚,又為了利益各奔東西。利者,惑之因也;圖利者,淫之行為也。人生一世,雖然生來就有著物質與精神的需求,但在面對欲念的誘惑時,要知道知足知止,方能平安長久。隋代王通《止學·心卷》曰:“欲無止也,其心堪制。惑無盡也,其行乃解。”言的是,欲望雖然是沒有止境的,但自己的心覺可以制約他。疑惑雖然是沒有盡頭的,但只要行動就可以來弄明白他。《止學·情卷》亦曰:“情濫無行,欲多失矩。”指的是,情感雜亂行動就會沒有品德,欲望太多行動就會沒有準則。在攀比之心愈演愈烈,權利、金錢、名利、情欲的誘惑越演越強的今天,因利而失去了自由,因利而失去了快樂,更因利而失去了人格和尊嚴,這樣的擁有其幸福又何在哪?

我一直嚮往著,那個不為利而工作的平臺,不為利而生活的空間,不為利而爭奪的世界。會有這樣大同一體的樂園嗎?

三、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

愚者,遲鈍笨拙,性格孤僻,不懂世理,難於溝通。古羅馬西塞羅將“只見人之過而不知己之失”的人,亦稱之為愚昧。智者,聰明穎慧,見多識廣。儒家仁義禮智“四德”、仁義禮智信“五常”,從道德、理想、行為的角度,確立了心智在人類道德體系中的重要位置。賢者,是指能精打細算會管理錢財有才能的人,在《黃帝內經》中,懂得養生、得道成仙的人為“真人”;懂得養生、道德高尚的人為“至人”;懂得養生、教化萬民的人為“聖人”;懂得養生、重視知識的人為“賢人”。不肖,是指沒有才能的人。

《中庸》講:“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說的就是,做人心智不可出現偏差,還是樸素守中的好。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指的是沒有愚蠢與聰明、有才能與無才能的區別,人人都能自然樸實、心無波瀾,都不會害怕外界聲色物象的引誘 ;社會和諧、四方安寧,不用害怕於人與人的狡詐與傷害,能做到如此這般,那就符合淳真的養生之法及自然之道了。

這自由平等、寧靜和諧、民風質樸、安居樂業的上古之風,曾讓多少聖賢為之嚮往與讚歎。《莊子·馬蹄》曰之為“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素樸。”意為人人簡單到沒有心機與智謀,沒有欲念與爭奪,不離失原有的自然素樸本性,還能復原這樣美好的社會嗎?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是這樣讚美的:“這種十分單純質樸的氏族制度是一種多麼美妙的制度啊!沒有軍隊、憲兵和員警,沒有貴族、國王、總督、地方官和法官,沒有監獄,沒有訴訟,而一切都是有條有理的。一切爭端和糾紛,都由當事的全體即氏族和部落來解決,或者由各個氏族互相解決。”這樣理想的社會,出現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裏:一片鮮花遍野的桃花林,溪水在中間穿過,走到林子的盡頭便是一座山,在山洞口裏越走越開闊,映入眼簾的是寬廣的原野,整齊的房屋,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水池,蔥郁的樹木。走在田間的小路上,可以聽到雞狗的叫聲,可以看到耕種的人們,沒有階級,也沒有壓迫,人人都衣飾完整、悠然而快樂的生活著。美國第一個環境保護主義者生態主義哲學家亨利·戴維·梭羅,哈佛大學畢業後,並沒有去經商和做官,卻抱著回歸樸素、天人合一的願望,在瓦爾登湖靠自己的雙手,自食其力的成功的創建了自己的那個世外桃源,並以這理想的自由、簡樸、閒適的原始生活模式,寫成了超驗主義的經典長篇散文《瓦爾登湖》。

人類從素樸的遠古,一步一步的走進現代文明,無所不用其極的去創造所謂的財富,在利益面前貪婪而迷茫,失去了靈魂與自我,失去了老莊哲學裏的大道與天德。我們期盼著自然樸素心理的復活,自然生態環境的復活,自然生活狀態的復活,這種復活是更高級形式上的“桃花源”,這將是全人類及整個世界的福報與解放。

總之,不懼於物者,故合於道也。合於道者,內守之道,知足之道,知止之道,避禍之道,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盡自己人生應盡的義務,人生之道。Kimchi Fried Rice Cabbage Chickpea & Chorizo Soup Chocolate Filled Crepes with Cinnamon Crust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dolphins Breakfast Burrito Chai Spiced Oatmeal The leaves of the heart Plum and Nectarine Galette The snowy night, telephone, feeling Can only reconcile oneself to one's situation
PR

コメント

お名前
タイトル
文字色
メールアドレス
URL
コメント
パスワード Vodafone絵文字 i-mode絵文字 Ezweb絵文字

カレンダー

03 2024/04 05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フリーエリア

最新コメント

[01/22 Michael kors handbags]
[08/14 nrjmatx]
[05/23 Pharmc777]
[05/23 Pharmk662]
[05/23 Pharme2]

プロフィール

HN:
No Name Ninja
性別:
非公開

バーコード

ブログ内検索

P R